建筑概况
建筑位置
历史沿革
建筑分析
老图纸
建筑图纸
修缮历史
价值评定

建筑概况

工程馆位于校园的北面,落成于1932年。系由张元济、王清穆、唐文治、蔡元培、陆梦雄等老校长会同部分老校友发起募集资金建造。民国19年(1930),当时的铁道部批准建工程馆并由馥记公司以23万8千两承办,12月20日下午破土动工,1932年1月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原为二层教学楼,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底层设有锅炉房、机械实验室、水力实验室、金工厂材料实验室、电气实验室、标本实验室的等,二层设有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教授休息室等,建筑面积达11007平方米。工程馆设计时曾名工业馆,后定名工程馆,1947年为纪念著名校长叶恭绰对学校建设的功绩,工程馆一度改名为恭绰馆。

工程馆基地下埋藏有纪念物品。为留存纪念,学校曾用紫檀木制箱盛物,于1931年5月2日埋入基地土内。箱内藏有: 工程馆奠基典礼、破土典礼照相各1张,乌达克绘工程馆立体图照相1张,校景册1册,交大规章1册,交大年报1册,总理全集1部,交大季刊(第四期经济号)1册及民国日报、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等。

建筑位置

工程馆,曾用名工业馆、工程馆、恭绰馆,位于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北部,靠近淮海西路北入口,西侧是机械楼与科学馆,南边为包兆龙图书馆及新上院。


开云网页登录 校园电子地图

(点击上图自动跳转)

 

历史沿革

1. 1930年12月,当时的铁道部批准建工程馆并由馥记公司以23万8千两承办。

2. 同年12月29日下午,工程馆破土动工,1932年1月竣工。设计时曾名工业馆,后定名工程馆。当时规模为占地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7平方米,楼高为两层。设计者为建筑师邬达克。

3. 1947年,为纪念叶恭绰前校长,曾将工程馆改名为恭绰馆,1950年后复名为工程馆。

4. 1960年学校将工程馆加盖为三层,建筑面积达12898平方米。主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实验区,并使用至今。

5. 2002年7月至8月学校对工程馆进行改建,包括外墙面整治、屋面防水层整修、教室内安装绿色照明、大廊吊顶、地面铺面砖、厕所装修、门厅内另加了膏线脚、铺设网线从及配齐水电设施等。9月学校对工程馆庭院进行景观建设,增加灌木、草坪、铺地、花坛、座椅、灯具等设施。

6. 2011年3月,学校决定对工程馆进行保护修缮,此次修缮遵从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将许多改动进行了清洗和复原。另外建筑中的中庭内整修了两座金属外挂楼梯。


工程馆旧照(图片来源:开云网页登录 档案馆)

建筑师简介

拉斯洛·邬达克,匈牙利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未必是上海滩名气最响的外国人,却一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外国人——在闹市在角落,你都可能与他相逢,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它们构成了今人所津津乐道的“老上海”,“海派文化”“海派精神”也孕育其间。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个人经历

邬达克,189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匈牙利北部高地,1914年毕业于布达佩斯工业大学, 1916年就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位未来的建筑学家很快成为奥匈帝国俄罗斯前线的一名士兵。不久,他在战场上被俘,辗转被流放到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内部的混乱,他又很快从战俘营成功逃脱,乘坐一只日本载重船抵达上海。那年,他25岁,身无分文,流落异乡。

这时,他的建筑教育背景帮助了他。1918年起,他在美国人开的建筑公司克利洋行里做助手,其间学会了汉语。邬达克的幸运就在于,他在上海的几十年,恰好赶上了上海的建筑黄金时代。当时的上海是一座完完全全的国际大都市,来自各国的建筑师和大批的“海归派” 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时髦的建筑理论、建筑模式和建筑材料,上海因此成为展示世界近代建筑风格的大舞台。

在克利洋行的7年中,他谨慎细微,设计了一批包括医院、俱乐部、学校、银行、教堂、电影院、剧院在内的建筑。这段时期的代表作便是沐恩堂,沐恩堂带有明显的复古主义的色彩,重细节的装饰、复兴的哥特式塔尖,有着浓厚的欧洲情结。

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他1925年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他从原先流浪者、配角身份,转变为塑造这个城市灵魂的人物。1925 年到 1938 年间他设计了诸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诸多老上海建筑。邬达克逐渐成为上海最有名望最活跃的建筑师,几乎垄断了当时上海的经典建筑设计。

 

校园内作品


铁木工厂(东十二楼) 工程馆

 

同时期作品


国际饭店 大光明电影院 国泰电影院

 

建筑风格

 

邬达克在今天往往是作为一个现代建筑派或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大师被人们认识。他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中钢筋水泥的骨架加上实用主义的构造,侧重零星的古典点缀又让他与建筑的折中主义挂上了钩。不过,自从他主持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他的建筑明显偏向当时的先锋设计。

“邬达克的建筑作品早期有西班牙和东欧的情结,后来受到美国 Art Deco(装饰主义)建筑风格的影响,显示了先锋性。”同济大学博士、邬达克研究学者华霞虹说道。她把邬达克建筑分为三个阶段,从原先强调严谨、唯美的古典复兴风格到回旋于新旧形式之间,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完全成为一个先锋派的建筑师。

建筑分析

细部分析

工程馆是一栋典型的装饰主义风格建筑, 该建筑体积巨大、造型平实、细部简洁有力。建筑外墙规律的排布着比直、挺拔的竖向线条。举行的框架结构使得立面窗洞十分巨大,整个立面外形巨大却十分轻盈。窗间墙壁柱凸出墙体且断面呈锯齿状,为加强刚劲挺拔、强烈向上的效果,绝大多数壁柱装饰辅以 45°斜砌三砖,断面呈“山”形。这些壁柱贯穿一二层直到女儿墙排水檐沟收头,后加三层为了原设计相协调,延伸原壁柱直到平屋顶收头,但被原来的二层檐沟硬生生划分成两段,立面效果上缺乏连续性。南立面入口塔楼及西北角阶梯教室壁柱出女儿墙收头。大的钢窗与凸出的壁柱凹凸相间,使立面充满变化。立面上红褐色的面砖、垂直的壁柱及塔楼部分层层向内收小的做法都反映出装饰艺术派的特色。南立面上,主入口壁柱间距与东西两侧窗间壁柱间距之比为1:3.9,可见为强调入口空间,壁柱密度远远大于其余部分。

建筑主入口位于南侧中部,主入口采用七层叠涩,退进的“四分头”砖砌手法,大大强化主入口的深入感和立体感。入口门厅两侧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楼梯。这一方面是平面功能布局的需求,但同时也反映了邬达克是把楼梯当作一个重点造型元素。建筑的室内分隔左右并不对称,柱网也较为散乱;但外立面的壁柱仍保留了古典式的对称构图,这便使得建筑外立面与室内墙体有一定的错位。从这一点来看,工程馆是古典建筑向现代式建筑平面过渡的一个典型实例。

外立面门窗均为钢窗钢门。因教室需要大面积采光窗,故邬达克在设计时把窗放大,把窗间墙的截面缩短、加厚成柱墩形;窗台均为现浇的窗檐口,断面呈三角形,呈浅黄色,主入口木门门框形成一个白色的“十”字形。室内门厅内两侧入口均用相似的叠涩手法。门厅通往后院的门上部有尖券的长窗,根据老图纸推测,长窗玻璃应为彩色玻璃,这些已经在历史维修中丢失。部分教室朝走廊有连续的长高窗。

 

老图纸


工程馆立面图老图纸


工程馆立面图老图纸


工程馆细部老图纸


工程馆立面图老图纸


工程馆细部大样图老图纸


工程馆细部大样图老图纸


工程馆门窗大样图老图纸


工程馆门窗大样图老图纸


工程馆细部大样图老图纸


工程馆细部大样图老图纸


工程馆构造大样图老图纸

建筑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南立面图


北立面图


西立面图

修缮历史

学校对工程馆的建设非常重视,在相继举行工程馆的破土礼和奠基礼后,为永存纪念,又于1931年5月2日特地将盛有纪念物的紫檀木制箱(类似于今天的“时间筒”)埋入基地土内,箱内珍藏有:工程馆破土典礼、奠基典礼照相各1张,邬达克所绘工程馆立体图照相1张,校景册1册,交大规章1册,交大1929年年报1册,《孙中山全集》1部,交大季刊1册及奠基日当天沪上报道奠基礼的报纸等。1931年(民国二十年)底,工程馆落成。馆额“工程馆”由铁道部长孙科题写,底层设有锅炉房、机械、水力、金工、材料、电气、标本等各种工程实验室,上层设有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教师休息室等,集中包含了工程教学的各种需求。

1960年,学校将原有两层的工程馆在二层上又加建了一层。加建后工程馆的建筑面积变为12898平方米。这次加建虽然对原有建筑在尺度上有些影响,但风格上还是得到了延续。三层加建沿用了之前的竖向线条,并在内部的围合空间两侧设置了外挂的疏散楼梯。加建部分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构造手段是在原设计构造柱上进行扎筋。

2011年鉴于建筑年久未修,学校决定对工程馆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修缮。这次修缮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清洗和维护,将室内柱子上的抹灰层去除,露出其原本的材质。实验室的铁门、内侧的金属外挂楼梯,都得到了很好的处置,院内绿化以马可尼铜柱为中心进行了经过精心设计,最终以一个健康的形态展现着建筑建成年代的工业时代的气息。

 


修缮后的工程馆现状

 

价值评定

1. 历史价值:工程馆是近代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建筑。该建筑是学校的主要科研场所,大部分当时重要的实验室都设立在此。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正是工业时代所产生的,所以建筑的整体风格迎合了建筑功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科学探索精神。工程馆作为一处集合了现代实验和教学功能为一体的近现代教育建筑,培育出了大量的优秀工科人才,是有着科学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奉献牺牲的一批又一批“冀与欧美各国颉颃争胜”的人才。

2. 艺术价值:工程馆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的作品,也是装饰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立面上红褐色的面砖、垂直的壁柱及塔楼部分层层向内收小的做法都反映出装饰艺术派的特色。除了工业时代的元素外,这栋建筑还带有邬达克本人的个人情怀。十字形的门洞加上主入口巨型哥特式尖窗,无不体现着欧洲人传统的神学秩序感。

3. 科学价值:工程馆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超大的柱距和举架为室内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既可当做教室、实验室,又可以举行展览。


工程馆现状图(图片来源:开云网页登录 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