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前言

研一的产调课最重要的宗旨之一就是拓展视野,让ICCIer们看到更宽广的文创产业一线场景。从建院之初的课程设计,到将近10年的实践,《文创产业调研》课程一直坚持跟随宏观发展环境趋势和文创产业发展热点来选择调研对象,因此几乎没有重复走访的单位,即使二刷,也是因为出现了创新亮点。于是,课程也似乎和产业发展的跌宕起伏形成了共振,总能踩在浪尖。

追随热点的同时,回望历史尤为重要。这次的调研单位,回归我们新闻传播的专业视野,在呈现专业历史经典时刻,也提出了研究角度和观察脉络。有些同学是故地重游,对一个优质博物馆来说,N刷都是值得的。让我们沉下心来,一起重温经典,展望未来。

调研企业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于2023年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示面积5640平方米包括户外区域、五个楼层共十一个展示空间。常设展分为一个主馆和五个分馆,展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新闻出版通史、少儿出版、声像出版、艺术设计、印刷技术、数字出版等内容,辅以大量民国书报刊、书信手稿以及石印机、珂罗版等珍贵藏品(其中包括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47件/套、三级文物 30 件/套),生动展现了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杰出成就。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坚持“深耕传统面向世界、拥抱未来”,以新颖的立意、厚重的实物、多元的手段,展示新闻出版的历史文化和事业成果,建成集“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产业创新”等于一体的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打造新闻出版业文献档案中心、创新发布中心和文创展示中心,填补国内没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的空白。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建筑面积 1 万平方米,展示面积 5640 平方米,包括户外区域、五个楼层共十一个展示空间。常设展分为一个主馆和五个分馆,展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新闻出版通史、少儿出版、声像出版、艺术设计、印刷技术、数字出版等内容,辅以大量民国书报刊、书信手稿以及石印机、珂罗版等珍贵藏品(其中包括一级文物 2 件/套、二级文物 47 件/套、三级文物 30 件/套),生动展现了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杰出成就。

同时,博物馆也在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集中展示新闻出版业等数字传媒最新应用成果,联动区域资源建设国家级传媒基地,影响和吸引年轻人群成为有热度、可活化的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

嘉宾介绍

吴佳丽

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从事文博行业十余年,现为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博物馆)开放服务部副主任

调研问题

1.博物馆如何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哪些主题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2.现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博物馆是如何选择和收藏当代的数字出版物的?有什么特别的收藏标准吗?

3.博物馆在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请问如何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教育内容,以提高公众对新闻出版历史的认识和兴趣?

4.有关注到这里的临展厅会陆续推出新的展览。想了解下展览策划具体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在其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如何进行创新来吸引受众?5.国际上的新闻博物馆往往会设置"新闻自由"等主题展区,而这家博物馆似乎更强调技术发展和文化传承,这是考虑到什么要素?

6.从空间设计来看,这家博物馆为儿童读者设置了专门的展区和互动设施。这是考虑到什么原因?(这对于我们做面向全年龄段的文创产品也是一种启发?)

7.我注意到博物馆之前和一些高校有过合作,除了我们的产业调研?还有哪些合作的细节可以分享吗?

8.博物馆拥有大量珍贵的设计资源(如艺术设计馆中的字体设计、封面设计、连环画等),这些历史设计素材有没有考虑到往文创产品方向发展?


《文创产业调研》课程简介

《文创产业调研》是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文创学院产教融合型核心必修课程,贯穿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文创产业调研》I)和第二学年(《文创产业调研》II)。秉承学院“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由学院师资联合企业家和产业专家,通过企业实地调研、产业讲座、理论研习、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任务,激发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热情与潜力,践行“知行合一”的成长理念,培养未来文创产业创新和管理人才。课程在资源、知识、人才、项目、成果等多维度、多领域与产业合作共享,形成以“产教共创”为目标的全新教学模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