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的不断升级,科技创新与文化自然的关系成为海内外艺术创作和探索的热点领域。11月30日,由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文创学院举办的第七届ICCI ART VALLEY艺术创意谷项目艺术展“河流之歌:人类世的回响 Song of the River- Echoes of the Anthropocene”在碳素厂文创园区盛大开幕。来自多个国家的艺术访问学者齐聚上海,共同探讨人类自然的发展变迁和数字时代虚拟世界的艺术碰撞,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探索构建新的艺术生态圈。
微观巨变,多元视角的文化交融与创新
上海作为海派文化发源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精髓,展现出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驻地期间,访问学者主要探索全球视野下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并通过艺术创作深刻反映海派文化、时代特征和城市内涵。
日本艺术学者安西刚(Tsuyoshi Anzai)延续过往的研究,结合驻地期间的灵感,通过一系列基于生态视角的多重实践,展现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和紧密联系。展览期间,观众对作品每一次的触碰都会重塑作品形式,使得作品在艺术家和观众的共创中获得新生。
塞尔维亚艺术学者米力加·帕亚克(Milija Čpajak)通过深入研究海派文化与自然的内涵,以作品“黄浦之乐 Huangpu delights”折射出当代青年艺术家对文化探索的使命。他以极具代表性的东方淡水蚌壳与西方洛可可风格装饰融合再创,构建独特的跨文化视觉语言,生动展现自然与人类文化在全球背景下的互动交汇。
意大利客邀艺术家洛伦佐·马利尼(Lorenzo Marini)的作品描绘了一种普世语言,展示了当代语言逐渐向视觉化演变的趋势,象形符号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文字,反映品牌与标志对生活的渗透,以及流行文化传播带来的更多可能。
数字交融,科艺结合的自然表达
数字技术媒介的迅猛发展,让艺术表达更加多元。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描绘未来景象,也是访问学者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法国的艺术学者蒋茜茜(Célin Jiang)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动态影像与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幅流动的视觉诗篇。她的作品以自然与数字技术交织为主题,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中,倾听着关于生存与变迁的低语。这不仅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表达,更是对技术时代中自然之美的挽歌。
德国的访问学者卡洛·科林斯基(Carlo Korinsky)的作品基于核天体物理学的数据,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宇宙与地球之间的深层联系。他利用科学数据和先进的视觉技术,打造了多层次的艺术体验,展示了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为观众提供了理解宇宙奥秘的全新视角。
迈向未来,文创人才的教育创新
面对国际艺术生态的多重挑战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文创学院根据产业价值链和市场需求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立足于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坚持“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培育具有“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文化创意产业领袖人才为使命,为有志青年学子实现梦想提供全球教育资源。本次文创学院“ICCI ART VALLEY艺术创意谷”品牌项目与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Digital Curatorial Management》紧密结合,为学生们围绕数字策展、艺术行业、艺术家生态等领域提供理论与实践探索平台。此外,学院《创意、创新与创业—创意实践》《人工智能装置艺术》等多个课程聚焦前沿技术与艺术内容生产,全流程互动教学,重在培养实践型产业领军人才。
艺术创意谷已成功举办七年,项目邀请了来自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冰岛、德国、比利时、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哥伦比亚、以色列、波兰、塞尔维亚等国家和地区共30余位国际知名艺术学者驻地学院进行创作,与国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行业专家等联动开展了9次大型成果展,开设艺术讲座及工作坊,为提升公众艺术素养水平,为高校创新教育路径提供新视角。作为项目发起人,文创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张伟民表示,艺术生产已成为国际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球文化交融互鉴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创学院在国内率先构建“艺术、科技、管理”相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之路,通过跨学科教育打破传统界限,精准对接个性化市场需求,深度融合艺术与科技,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行业领袖人才。今后,学院将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传播,为推动新时代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贡献交大文创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