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创基金”项目阶段性答辩会圆满结束!

文创学院 2021-03-29 1716

珍珠前言

”创基金“是由德必集团资助的ICCI文创实训项目,在规划之初,德必集团创始人贾波先生曾经问:怎样才能让校企合作真正体现在日常的教育中?几番讨论后诞生了“产教融通创基金”的概念,旨在通过“学分+资金资助+真实问题解决”的模式,作为ICCI《文创产业调研》课程的组成部分,达到打通产教、融于教学的目的。我们的初心是,在校园学习和产业实习之间,搭建一个项目实训的驿站,帮助学生在学分课程里去经历文创项目从规划到执行、从成果转化到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助力学生投身文创、创新未来。

3月29日,2019级的八个创基金项目的第一阶段答辩圆满完成。今年的八个项目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体现了三个方向的宗旨:

一、 问题导向。8个项目全部围绕解决文创行业或者文创产业园区面临的当下或者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空间设计能够激发文创人的创造力?未来的文创产业园区需要怎样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文创企业怎么样能够招聘到优秀的应届毕业生?这些问题的回答或者解决方案的提出,都将从95后的角度对文创产业发展,尤其是对文创人的进步作出贡献。

二、 创意导向。以德必为代表的文创园区自身文创衍生品开发项目和“城市行走”(city walk)文旅路线设计项目,创意发挥空间和未来可期的想象空间都很大,既充分运用创意,同时又体现对文创园区自身文化建设、与城市和社区融合这些园区发展热点问题的思考。如果设计成功,将具有文创园区发展的标志性意义。

三、 可持续导向。创基金项目,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更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年更强调项目的长远性。西昌文创助贫、文创探园短视频系列、文创无界全球青年创业大赛三个项目,一方面将体验从0到1的艰难,另一方面要超越课程的限制,思考更加长远的运营,对三个小组来说,挑战无限。

从零开始,德必集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今年的八个小组,德必集团一对一配置了业务指导,均是德必集团各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29日的答辩现场,学生和教官们你来我往,火花四溅。校外评委程峰先生是ICCI的产业导师,这次不仅是现场出谋划策,答辩之后,也是频频来电讨论,四处牵线提供资源。茅玲是新生代文创专家,对学生的项目点评犀利,观点清澈,并热诚提供国际艺术节的交流平台。

我们的院训是真诚、专业、创新,希望在文创实训项目中,看到同学们的敬畏之心和诚意投入。在《文创产业调研》创基金的实训平台上,不练练手、试试错、“搞搞事情”,岂不浪费你的青春?



高美燕

德必人才发展中心培训副总监

人力组业务指导

德必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副秘书长

文创智慧园区组业务指导

程峰

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总裁 答辩评委

袁祺

德必集团品牌总监袁祺 产品组业务指导

胡伟国

德必文化创意设计院设计副总监 空间组业务指导

茅玲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节目交易部高级主管(主持工作)答辩评委

项目#1 “X空间赋能文创”计划(简称:空间组)

PM:朴子悦,徐经榆,胡轩萌

成员:吴泽川,张珊珊,彭恬静,娄伊曼,刘晓妍,蒋晨燕,徐慧颖

项目介绍:

当下,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文创人的创意要求也越来越高,可闪光的idea并不总是有。空间组希望能通过改善办公空间环境来提高文创人的工作创意指数,并通过大量前期调研和视觉呈现,回答“在数字时代,文创人在什么样的空间能更好激发创造力?”这个问题,最后输出一份未来文创园区需求调研报告和一份关于德必园区的创新概念设计书,并且直接参与德必设计组“空间也是生产力”项目,参与《空间也是生产力》书籍资料整理等工作。

评委点评:

·对项目主题很看好,期待最后的项目成果展示,尤其是以视频形式呈现出的德必园区的创新概念设计书。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再改进,把问卷调查与民族志相结合。

·需要扩大问卷调查的范围,使得研究数据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需充分浸润在文创园区里,才能真正了解文创人所需要的文创空间到底是什么样的。

空间组成员汇报

项目#2 城市文旅融合——南京德必长江WE的出圈之路(简称:文旅组)

PM:王磊,张育诚,孙玮婷

成员:王祥虹,杨晓梅,孙诗雨,张倩,郭双雨,胡宝丹

项目介绍:

该项目旨在以城市融合为主题,希望打通德必园区与社区、与城市的关联,真正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与城市肌理之中,计划以南京德必长江WE为主体,进行园区与城市共生融合的探索。项目将分别从CityWalk(面向市民及游客,规划带有南京历史文化、与周边资源特色的城市文旅游线)和该园区的升级改造切入(活动、营销等方面切入,整合旅游、园区服务,以点促线,形成品牌中心),目的在于提高南京德必长江WE的品牌认知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最终服务于德必品牌、南京市民及南京城市。

评委点评:

·同学从City walk的角度切入文创园区与城市文旅是个很好的思路。

·需要横向比较现有的文旅项目,确定竞争优势。同时充分挖掘出当地的文旅特色,因地制宜,找到核心突破点,对文创园区+城市文旅提供一个范本。

文旅组成员汇报

项目#3 “文创·无界”全球文创创业大赛(简称:创业组)

PM:赵梦婕,邓源

成员:丁忆,王佳欣,苑盈莹,刘宇佳,陈伊彬,王源路,张锦涛

项目介绍:

项目团队目前依托“汇创青春”国际赛商业赛平台,举办“第六届汇创青春国际赛商业类分赛暨文创无界全球文创创业大赛”, 积累“文创无界”品牌资产,未来将它打造成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创赛事品牌。“文创无界”的定位在于文创跨界,关注成长,征集文创跨界创业项目,以专业、实用、丰富、新颖的教育培训为特色,注重对于参赛者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项目计划产出一份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的创业比赛活动策划方案,将创业比赛落地并辐射至国内外青年,引进一批优秀的文创创业项目,并入驻德必孵化,形成项目总结报告,从而探索文创领域商业模式,助推文化与产业融合,搭建资源互通平台渠道,助力高校学子创新创业,并且提升德必、ICCI品牌形象。

评委点评:

·项目的亮点应该在大赛全程中提供的文创创业教育部分,这样也可以区分与其他创业大赛。

·希望通过大赛,能够倡导对文创产业的新气象。

·希望通过大赛激发当下青年对于文创创业的热情和勇气。

产品组成员汇报

项目#4 少数民族文化公益文创扶贫(简称:扶贫组)


PM:李苏萌,王翘楚,刑璐

成员:邓庭筠,凌思芸,刘通,王露愉,刘佩佩,黄仁辉

项目介绍:

跨界组于三月份进行了西昌实地选品工作,确定了凉山山珍这一品类,并制作了围绕产品品类梳理,文化内涵,包装升级,宣传推广四个方面的文创助力工作计划,强化“以购代捐”的公益方式,助力社会,产业,学业深度融合,打造新型公益文创模式。

评委点评:

·评委认为跨界组应重视长期发展,在认真做好本次项目的同时,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项目结束后的运作方式。

·运作公益活动时应注意差异化表达,梳理好德必,公益和文创三者之间的故事,平衡传播度,美誉度与征服度。

·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应是细化用户画像来决定后续的内容制作和投放渠道,已投入产出比为重要衡量标准,探索公益模式的创新发展。

跨界组成员汇报

项目#5 文创园区主题短视频系列(简称:视频组)

PM:成心蕊,赵艾嘉

成员:费凯澜,何凌霄,马也乐,孙雨珂,王宇虹,荀月,于萌

项目介绍:

项目组从“流量”思维出发,针对城市难以大量聚焦优质的文创产业人才和项目的难题,提出文创园区主题短视频系列项目,探索通过抖音等视频平台,让短视频成为文创园区与年轻群体沟通的桥梁,帮助公众尤其是青年人感受文创园区的魅力,理解文创园区和文创产业发展的关系,或者通过短视频系列发现未来到文创园区发展的机会。

评委点评:

·评委建议项目组可以从文创园区出发,从更大的范围挖掘内容,如文创园区与城市空间的更新共生;

·在策划和拍摄制作过程中,建议更多考虑平台调性、目标用户与内容契合度,聚焦文创园区的细分领域,深入浅出讲好文创园区故事。

品牌组成员汇报

项目6#文创智慧园区(简称:智慧园区组)

PM:刘艺璇,王心怡

成员:李鑫,徐迎紫,宋炎睿,徐雨菲,刘一杰,王可婷,余卓典,张屹骁

项目介绍:

智慧园区小组主要对智慧园区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追溯国家关于智慧园区政策的发展、上海智慧园区的对比,阐述了智慧园区发展现状。通过对服务提供方和智慧园区用户的两方面访谈,小组成员从功能和场景分成了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和园区服务三个大类,并在老师的建议下聚焦后半期调研重点在园区服务上面。后期小组将从场景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撰写包含用户体验、产品功能迭代内容的产品文档,以及疑问相关园区转化和发展的白皮书。

评委点评:

·老师们建议智慧园区小组借鉴智慧城市的经验,总结德必园区发展的机遇。

·最终讲工作成果归纳成普适性智慧园区发展的建议报告书。要加强对用户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方案。

文创智慧园区组成员汇报

项目7#文创企业如何招到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简称:人力资源组)

PM:李江薇,李畅,杜竞草

成员: 陈维高,吴雨舟,杨怡萌,黄子娟,魏媛,林宇涵,李俊麒

项目介绍:

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应届人才招聘管理的研究,问题诊断、需求整合和机制优化是项目的三大工作目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将整个操作过程。项目从企业端、学生端和广义校招这三方面入手进行调研走访,设计相关问卷、访谈提纲以及项目时间推进表,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评委点评:

·走访调研的文创企业要有代表性,样本量要足,这样的结果更准确、更有科学性;

·可以考虑建立应届毕业生人才评估模型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人力组成员汇报

项目#8 德必文创衍生品开发(简称:文创衍生品组)

PM:宗归龙,杜婧君

成员:杨芷青,费薪宇,马子森,黄雨萌,邓贞,郝望舒,马悦

项目介绍:

文创衍生品组分析德必四大园区各自特点与风格,梳理德必文化品牌故事,期望在此背景下,开发出兼具话题性、审美性以及收藏性德爆款盲盒文创产品。经过调研和访谈,总结提炼出“三轻”的品牌定位:轻公司、轻工作和轻生活——通过小而精致的服务与管理,塑造德必轻松愉悦的创意工作氛围,传达轻盈灵动、锐意进取的生活态度。围绕着这样的品牌理念,以人作为IP形象,并将德必品牌标识融入其中,推出六款职场系列盲盒,帮助德必企业文化实现更加具像化的传播。

评委点评:

·项目整体目标清晰,落地性强,不但实现了德必拓展品牌文化的初衷,而且整个项目的商业化也初具规模。

·品牌形象通过搭载衍生品,得以更好地提升用户认知,最终赋能于整个园区员工的认同与粘性,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建议项目团队进一步思考盲盒形象如何与德必文化、员工形象更好结合起来,提升IP整体感知度,细分营销场景与节奏,最终通过产品出圈实现德必文化的出圈。


文创衍生品组成员汇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