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交大力量
张城玮:群峰之巅,心之彼岸
— “扶贫路上”交大力量这是一段蹉跎的历程,没有蓑衣,没有草鞋,不断倾听大地的心跳,根据这个秘密,发现季节的呼吸。张城玮,开云网页登录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届本科,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规划发展处,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书古镇木苦库村驻村干部。
2018年7月初,张城玮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向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组织部报名,前往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木苦库村,以驻村工作队员身份开展驻村工作。金沙江的三千柔发绕过扬树林,跟着白云向天边延伸,一切都躁动着平静,一切都压抑着安宁。巍峨之巅,黝黑泥土,在这里将写下怎样的故事,张城玮并不清楚。
治贫治愚,精准下药
赴任不久,张城玮就意识到,要想改变木苦库村发展落后的现状,首先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消除村落整体的落后面貌,木苦库村除了应当克服交通不便、资源分布不均等物质“贫根”,更应当消除缺乏理想追求、得过且过的状态、脱贫动力不足等精神方面的“贫根”。与其他地区开展“治贫先治愚”不同,由于木苦库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村民们对于新鲜思想、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不高。
张城玮决定努力让一部分人先开化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开化。他深知村两委作为木苦库村的领头人,他们的认知程度决定了木苦库村的发展高度。于是,张城玮向原单位发出申请,组织木苦库村村两委及第一书记前往四川省委党校学习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党校老师对于脱贫攻坚理论知识系统的讲解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激发鼓励了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踏着新的路子脱贫奔康的决心。
除了精神层面,“先开化带后开化”在农技方面,也应当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为培养致富带头人学习掌握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张城玮积极地向原单位领导提议,由原单位出资于2020年6月在凉山州7个挂牌督战县举办就业技能培训会。聘请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农村政策领域专家,为参会致富带头人双语(彝语及汉语)讲解实用知识,更新致富能人的技术知识,让其带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授人以“渔”,助力发展
对待脱贫攻坚工作,既要有紧迫感,也不可一哄而上。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党中央提出,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针对越西县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张城玮采用与传统的粗放式对口帮扶不同的方法,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为越西县异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张城玮多次向原单位汇报相关情况,并申请资金协同第三方力量为越西县出谋划策。在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大力支持下,聘请咨询公司和西昌学院专业研究团队,帮助越西县编制《越西县异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研究报告》,探索支持越西县异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有效路径。
除此之外,张城玮还意识到,产业发展是让贫困户增强“造血”能力、实现长效脱贫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张城玮没有走以往申请捐赠资金帮扶产业发展的路子,而是另辟蹊径,选择利用充实风险补偿金来放大扶贫小额信贷的方式,让帮扶成效落在每家每户困难群众手中。
为更好地发挥扶贫小额贷款在金融进准扶贫的作用,张城玮深入摸索越西县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情况,结合理论知识,向原单位提议捐赠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作为一种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相配套的风险分担机制,在撬动扶贫小额信贷增长、推动脱贫攻坚、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次的汇报,张城玮向原单位争取到1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帮助当地金融机构在扶贫开发中更好的发挥“造血”功能,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解决贫困户贷款难、利率高、风险大等问题,让贫困户发展产业“不差钱”。
回想在四川凉山扶贫的这段工作经历常感唏嘘。张城玮看到一户户贫困群众从危旧土方搬进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吃穿不愁,医疗教育得到保障;我看到一户户村民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有了条件去增收奔康、追求幸福;看到群众的生活风气从原来的落后陈旧到如今的现代开明。作为见证者、践行者,张城玮感到幸运也感到自豪。岁月打马而过,这里的百姓与干部,这里的朋友与战友,这里的经验与磨炼,这里的泥土与春芳。张城玮从未后悔自己曾经做过选择,也从未后悔自己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