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建设“三个区”突破“0到1”


page_011218.jpg


“三位一体”集中交汇点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您如何理解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

丁奎岭: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应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

具体来说,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和人才,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增益的闭环。我们既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也要聚焦人才这个“关键”,更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交大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

记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加强有组织开云足球app官方下载安装 ,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丁奎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聚集、基础研究深厚、交叉平台广布的优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发展为引领、以学校学科优势为基础,做好“三个区”的建设。

一是面向战略导向,建设体系化研究的“集中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是大学助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最有效、最急需的切入点。大学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瞄准“大科学”“大工程”中体系化的难题,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的有组织科研攻关,致力于提出原创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开辟新赛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面向前沿导向,建设原始创新探索的“自由区”。前沿领域的自由探索是揭示自然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重要途径。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凝练科学第一性问题,加快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自主布局能力与学科交叉,打造新型的科技创新平台,“深挖”与“交叉”双管齐下,致力于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性成果,努力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三是面向市场导向,建设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的“融合区”。“卡脖子”技术问题往往在市场与产业发展中最先显现,因此,学校要更有组织、更加主动地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的对接,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共同设立产学研前沿探索基金等方式,探索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组织新范式,聚焦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技术问题,推动中长期科研攻关,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下转 5版

记者:您眼中,“集中区”“自由区”“融合区”等各具功能和使命,如何统筹协调推进?

丁奎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研究基础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要强化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贡献。

在组织方式上,应当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高校要主动作为、系统布局,持续优化原始创新环境、拓展国际合作深度与广度,全力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一是加强科研支撑平台建设,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学科交叉,打造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二是推动科研特区体制机制建设,探索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和质量贡献导向的评价改革,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组织科研人员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鼓励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三是深化与全球科技前沿科研机构及创新型企业的开放合作,积极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深度参与前沿技术研发,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产业策源。

“深挖”与“交叉”产出原创成果

记者:您谈及凝练科学第一性问题,也提出“深挖”与“交叉”并举,交大颠覆性的原创成果有何突破点?

丁奎岭: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已有一批师生和科研团队在“深挖”与“交叉”的融通并进中产出前瞻性的原始创新成果。通过“深挖”,我们得以透过复杂现象,探寻最根源的机理问题。在李政道研究所,科学家们聚焦自然界最根本的科学问题,面向深空、深海、深地,探究物质起源与演化的规律,尝试对2000多年前屈原对天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作出回答。

通过“交叉”,我们得以打开视野边界,创造无限可能。在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生命科学与海洋装备技术的交叉,让我们领略到万米深渊下的生态奥秘;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交叉,让DNA存储海量数据从设想变为可能;医学与智能制造的交叉,将手术的精准和微创推向新的高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交叉,让智慧法院助力加速实现公平正义。

学校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已覆盖生物化学、基因测序、医学影像、神经科学、经典动力学、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新材料、能源等各个领域,尤其在合成生物学关键酶的开发、新能源材料、化学合成路径设计、疾病靶点预测、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多学科交叉带来的创新“红利”,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出题”与“答题”形成组织新范式

记者:在探索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挂帅”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组织新范式中,是不是可以举一举代表性案例?

丁奎岭:企业“出题”、高校“答题”产学研融合的基础研究模式,主要是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共同设立产学研前沿探索基金等方式,面向未来,推动中长期前沿科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科研攻关,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例如,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与宁德时代、国家电投等头部创新企业共同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立了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和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贯通起来,形成企业与高校相互增益的正循环。

近年来,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依托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争做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小岗村”与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全面对接上海三大产业高地建设,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策源,师生创立的60余家企业估值已经超过500亿元,其中估值超过2亿元的有36家,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徐瑞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