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
[迎党代会]人文学院党委:党建引领促发展 以文化人创一流
— 党建风采巡礼——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人文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着力规范制度建设,激发基层活力,全院上下风清气正,协力并进,实现了“悦而尽其才”的良好生态,党建工作在内涵建设、立德树人、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各方面持续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学院的快速发展,提升交大人文的社会贡献度。
——持续发挥全校人文类通识教育基地和汉语教育大本营功能。开设了超过学校半数的人文类通识核心课程,每年为近4000名交大学子打造人文“金课”,根植人文素养,实现美育浸润。为全校6000余名国际学生开设中国语言文化类公共课程,新设“现代中国研究”全英文研究生项目,让更多国际学生感知了解中华文化、深入读懂中国,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
——争先创优,树立标杆,示范引领着学院的改革发展。学院党委获评校2017-2018年度中心组理论学习示范案例;2个基层党支部获评“开云网页登录 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积极贯彻“课程思政、通识育人”理念,成为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计划交大的三个领航学院之一;国家省部级课题立项数持续领先,2018-2020年连续三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列全校第一;先后获评2019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2020年“三全育人”示范单位与示范案例等。
人文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紧扣学校“双一流”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党委的领导力、规划的科学性和布局的前瞻性,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综合改革和内涵建设,加强规章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抓基层党建工作,以上率下不动摇
推进制度建设,落实学习教育。固党建之基,筑人文之本。抓党建是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促发展必须抓党建。人文学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完善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两者紧密结合且各有侧重,决策议事规则清晰规范,具体执行落实到位。学院党委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发挥学科优势和师资特长,举行专题报告,开展支部共建,为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德育新体系做出新尝试,有效发挥了党支部、党员在学院“双一流”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人文学科的专业贡献。
人文学院党委联合附属学校党支部举行学“四史”专题报告会
夯实战斗堡垒,坚定理想信念。2018年1月,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党委,明确学院发展战略目标与主要建设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2018年10月,结合学科建设,重组基层党支部建设,改选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同时,还举办了党建工作学习培训班,通过开设专题党课、专题报告、实践考察、联合共建、学习交流等模块,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党性修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的建设向基础发力。学院深入推进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党支部主题党日常态化、制度化。各支部以座谈交流、专家辅导、寻访考察、实践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组织,并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活动,疫情期间,学院教职工与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校内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在几天内捐款率达95%以上,党外师生也深受感染,踊跃捐献爱心助力战“疫”。
人文学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实践考察
注重引领示范,强化典型带动。学院党委深化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获评校2017-2018年度中心组理论学习示范案例(全校仅3例)。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中文系党支部与学生第三党支部获“开云网页登录 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其中,中文系党支部入选首批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校10个)。鼓励党员教师积极开展党建课题研究,获2019年度上海市统战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学院党员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多人获得学校“教书育人奖”或“科研成果奖”。学生党建注重思想引领,陆续涌现出多个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
人文学院党委获“2017—2018年度理论学习示范案例”
抓意识形态工作,一以贯之不松懈
强化阵地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强意识形态,塑人文之魂。作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之一,学院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学院开设学科门类较多,涵盖文史哲艺四个门类,学科建设内容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外籍、港台教师比例较高,总占比9%,非党员、民主党派教师总占比45%;学院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大本营,也是学校国际教育的主阵地,2019年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超过全校人文类通识50%、2019年全校修课国际学生近4000人次;此外,2019年学院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000余人,国际学生的比例高达86.8%。港澳台及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在中国学生中占比14.1%。学院党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要求教师遵守授课纪律和规矩,不断加强流程的规范管理和制度保障。
严把过程管理,发挥示范引领。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过程管理,教学入口、科研学术报告入口、师资入口严格把关。在教学入口把关方面,实行课堂教学巡察听课和课程质量评估制度,本科、研究生、人文通识类教育课程开设与教材选用依照严格的申请流程批准;在科研学术把关方面,学院加强学术报告过程管理,不符合审批者干预中止,严把学术报告预审关;在师资入口把关方面,强调人才培养价值引领,促全员育人教育增值,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引进人才意识形态和师德师风方面的考察,严把人才引进与晋升的意识形态考察入口关;师生接受媒体采访需要向学院单位报备等。院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强化“领跑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获评2019年度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
学院牵头举办意识形态建设专题报告会
弘扬中华文化,唱响主旋律。长期以来,学院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校级研究院的智库作用。在加强战争审判的学术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形成众多优秀文化成果:一书(《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一片(《东京审判》纪录片获亚洲最佳纪录片奖);多会(东京审判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论坛等);多展(罗马尼亚国际书展《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英文版权输出)。神话学研究院作为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学术支持也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近几年来,学院师生参与中央媒体的报道百余次。刘统教授原创纪实作品《战上海》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入选“2018年中国好书”,为交大历史上首次获得这一重要奖项。
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0周年——东京审判巨幅长卷油画及影像图片展开幕
刘统教授做客“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以文化人家天下 立德树人久为功
注重全链条培养,完善育人体系。近年来,学院党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夯实“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加强全过程管理,推动育人工作落实落细。统筹第二课堂教育,发挥实践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形成从入学到就业的全方位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及时总结凝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积极探索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的有效方法和体制机制。学院荣获2020年“三全育人”示范单位与示范案例。
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全球视野。学生党支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定期持续开展“国学起跑线”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从小学拓展到中学,服务超过400人次。2018年,《读懂中文》征文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改革在身边,开放在眼前”主题节目展播。2018、2019连续两年有两位本科毕业生自愿报名参加西藏专招计划(全校共5人),每年本科生深造率均超过60%;重点核心引导行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连续九年获得校优异学士学位论文(TOP 1%)。学院注重不断加强知华友华国际学生培养,欧阳海(挪威)受邀出席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并作为国际学生代表观看十九大开幕式直播,马克(意大利)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后接受央视媒体新闻频道专访。人文学子在疫情期间积极承担各类志愿工作:“拔蒜姑娘”李媛获评上海共青团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学院国际学生为中国抗击疫情主动捐款2万余元,留学生会发起“寄·念”全球接力活动,十几个国家的数十名留学生寄语中国。
学生党支部“国学起跑线”系列活动
引导文化寻根,提升文化自信。学院贯彻“课程思政,通识育人”的理念,围绕人文学科在学生的价值导向、精神向度、文化视野和心智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聚焦于引导学生文化寻根,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平台,多渠道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传统的讲座和特色文化活动、实践活动等为一体的第二课堂,从而深化国学基因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019届本科毕业生唐功林(西藏专招)接受央视专访
2018开云网页登录 “学生年度人物”马克
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中心持发力
开拓新局,实现快速发展。近年来,学院党委持续深化改革,全院上下凝心聚力、稳中有进、推陈出新。学院党委主抓学科建设龙头,2019年,学院实现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双突破。对接国家战略,学院科研工作不断开创新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开云足球app官方下载安装 优秀成果奖数目显著提升,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三年位列全校第一。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神话学研究院等校级学术平台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及“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打造“金课”,提升育人实效。学院充分落实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助力“拔节孕穗”,进一步深化价值引领以及师德师风建设。推进通识核心课程改革,“学院定制”通识课程体系初步成型,全校留学生公共汉语课程新方案启动实施,开设首届全英文硕士项目“现代中国研究”,依托艺术教育中心和大学生艺术团持续发挥美育浸润功能,大力建设人文社科平台。学院党委主抓主推学院安徽省本科招生工作,我校在安徽省的理科录取最低分数线连续3年在全国排名第三,为学校广招英才,也有效提升了学校声誉。
引育并举,聚焦人才强院。学院坚持党管人才,持续推进人才强院主战略,深化人事综合改革,人才引进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引进人数逐年上升,师资队伍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学院成功举办首届人文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获批长聘教轨人才引进副高自主评审权,推行“文欣计划”鼓励青年教师教学科研,高层次人才不断聚集,人才金字塔形成。
首届人文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王宁教授接受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教育家》杂志采访(封面人物)
学院党委将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十四五规划”与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契机,持续推进“人才强院、服务国家、协同创新、开放人文”四大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品质高端、贡献显著、国际知名”的一流人文学院,助力学校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