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马艳玲:致我的学生时代

青春足迹

20210610_021845_532.jpeg

2021届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结束后,学院通知获奖学生撰写成长成才故事,提笔一时不知该从何写起。恍惚间还是那个小时候不爱去上学的小孩儿,家庭聚会聊天的时候也每每总是喜欢提起我哭红了眼跟在哥哥后边去上学前班的故事,似乎谁也没有想到曾经那个吵闹着不要去学校的小丫头一转眼就要博士毕业了。沉甸甸的博士学位承载了二十年求学的坚持,夹杂了万千喜怒哀乐,也标志了我即将以新的身份去迎接下一阶段的学习和成长。那么索性就作此文以纪念我的学生时代吧!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老张”。印象里小时候最喜欢缠着她讲故事,听完一个还要再听一个才肯睡觉。从古诗背诵到九九乘法表和英文字母歌,都是我还没习得太多字的时候便已经烂熟于心的,所以我在小学老师们那里轻轻松松就能得来的夸奖都归功于老张。我的阅读习惯也是被老张培养起来的,那会儿最喜欢被带着去的就是书店和书摊,最高兴的就是老张付钱我抱着新书回家的日子。父亲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出差很多,但是只要回家除了我最爱的零食玩具点心,总忘不了钢笔字帖、奥数竞赛题和黄冈试卷。相比之下,还是老张更懂我的喜好。记得初中时参加作文竞赛,我把小学五年级写的文章拿去投了稿,因为获了奖还洋洋洒洒得意了好久。再后来读了博,最经常看的是英文文献,最常写的是英文论文,捧着“闲书”看一天的日子也越来越少,最怀念的也还是那个肆无忌惮成长的童年时光。

小学之后,一切都开始按部就班,似乎也都算得上顺风顺水,所有的选择也都顺其自然。本科毕业后,顺利拿到了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去哪个学校,选什么方向,一连串的选择接踵而来。带着对交大悠久而又灿烂历史的憧憬,对新旅程未知而又好奇的期待,我坚定的在志愿栏中填了开云网页登录 ,并成为了一名骄傲的新交大人。如果说人生中总有一些关键而正确的选择,那么这个选择在我的人生中便是一个。现在的我,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前进的步伐也少了一分踌躇,多了一分笃定。依然记得开学第一课的主题“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同时我也更想告诉大家的是,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爱在交大,学在交大,收获在交大”!

20210610_021919_265.jpeg

在这里,交大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我爱在交大。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姑娘,我远离家乡,离开父母的羽翼,相知同学的陪伴,来到交大求学。但面对新环境的忐忑与不安,在第一天就伴随着宿舍楼管阿姨热情的“侬好侬好”烟消云散。在进入交大的第一年,恰逢百廿校庆之喜。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积极参加了校庆大会、晚会以及徐汇校区120对校友伉俪的返校活动。“百转千回入南洋,有志于心无彷徨”,除了感受到满满洋溢着的“越奉献,越快乐”的志愿精神,交大沉淀了120年的悠悠历史与校园文化也令我感触不已。在交大,我找到了爱与归属!

在这里,交大是一个成长的摇篮,我学在交大。作为一名研究生,相比于本科阶段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将更多的转向对科研问题的探讨。我同很多新入学的硕士生或者博士生一样怀揣着一个“科研梦”,而交大提供了筑梦的平台。作为材料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我曾成功组织了多期“名师讲坛”系列学术报告,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学术界的楷模,对前沿科学的接触也激发了我对科研的浓厚兴趣。硕士一年级,我与课题组成员组队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获得全国奖项的同时,也更加体会到了将科研与应用结合的乐趣。“勤奋,求实,创新”是课题组邓涛老师第一次见面时送给新生的六个字,我始终将其作为科研生活的基调,尽管前方坎坷,愿能初心不负。

在这里,交大是一个缤纷的舞台,我收获在交大。两年中,在课题组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指导与鼓励下,我也从初入实验室迷茫懵懂的小师妹成长为了善思独立的师姐,相继在包括,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期刊上共发表了SCI论文22篇,被引次数超过500次,谷歌学术h因子12,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1篇;而在博士期间,我也代表交大的优秀学子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并在2021年入选了第九届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奖学金、开云网页登录 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一路走来,有着实验室熬夜的艰辛,但更多的却是对未来的坚持与笃定。2017年我顺利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并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访学交流,在这期间我也始终坚定自己的目标,迎难而上,不断超越,做一名令交大骄傲的学生!

爱在交大,学在交大,收获在交大。这是我经历过的交大故事,而我也将续写自己新的故事,相信,未来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导师简介

02.jpg

邬剑波所带领的科研团队由1名博士后、6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构成。目前该团队已在Nat. Energy, Nat. Commun., Sci. Adv.,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Nano Lett.,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等顶级杂志上发表SCIE收录论文110篇(近5年74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杂志上发表的有20篇,累计SCI他引52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579次,13篇论文他引次数超过100次,6篇论文被ESI收录为高被引论文。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参与编写英文专著1本《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t the Nanoscale for Energy Applications》。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3项,共计科研经费达792.50万元。在学科建设上,团队已完整地发展起从材料制备、材料表征、材料性能评估和材料计算模拟等一整套的软硬件研究平台。开始搭建材料原位环境表征平台,已经完成液相原位透射电子显微表征系统的搭建,是上海市第一台液相原位透射电子显微表征系统,并已满负荷运转,并已搭建气相原位透射电子显微表征系统,同时与浙大、中科大、复旦、北航、美国加州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展开合作。

思政教师评语

马艳玲同学于2015年经免试保研加入交大材料学院邓涛老师与邬剑波老师课题组,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她一直本着求实,创新,努力、合作的初心开展研究学习,立志攻克所在领域的科学难题。目前,该同学已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影响因子高于10的11篇,谷歌学术引用次数500余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材料领域顶刊AM, 能源顶刊Nano Energy等期刊上共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当前第7篇在投。此外,博士期间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此外,曾以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于2018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杨宏教授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访问学习,在访问期间以独立一作和第二作者各发表论文一篇。在博士期间,该同学受邀参加了多次国际国内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其中包括国际A类顶级会议MRS秋季会议,全国电子显微学年会等,并入选了第九届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在以科研为重心的基础上,她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曾担任材料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参与举办了多项学生活动,包括: “材料名师讲坛”,求职经验交流会、迎新工作等。此外,该同学热爱参加志愿活动,曾担任交大120周年校庆大会和晚会志愿者,并荣获“杰出志愿者”荣誉称号。在研究生阶段,该同学曾获得了多项荣誉,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学术之星提名奖等等。

马艳玲
校团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