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谢菲菲:成长成“材”

青春足迹

对于我来说,进入交大是误打误撞,心血来潮的选择;而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为一名“材料人”则是心驰神往,深思熟虑的决定。

生活照-谢菲菲.png

高考成绩在广东省六百多名的我,借助交大设置在提前批的工科试点班专业,吊车尾到了这个全国一流学府,心里还是蛮开心的。在听班级的新同学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多才多艺,钢琴、竞赛等等。当时我还认为,除了学习还可以,似乎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不到一个星期,经过高数、C++等课程的耐心教导,我深刻认识到,在交大这个人才济济、学霸当道的TOP高校,我连成绩都拿不出手了。开学第二个星期,大一的同学要参加英语水平考试,根据成绩分级,安排相应内容的英语课程。也许是高考英语146的分数给了我自信,考前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果不其然,我看着一个个生词,在瞎猜的同时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特别是听到周围的同学翻试卷的声音,我发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太大了。大一入学的第一个月,工科试点班专业的同学开始分流,根据高考成绩*70%和入学的综合能力测试成绩*30排名,同学们填报专业志愿。看着自己的综合排名,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一开始托管的学院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跟同学们相处地很融洽,老师们也很关心大家,相对冷门,第一志愿便选择了“相对保险”的材料学院。但天不如人愿,我被调配到了其他学院。紧接着,高数期中考了,我只比及格多一点点。

我一直都顺风顺水,从小学到高中都顺利进入老家最好的学校。大一前半学期的打击一个接一个,不给我任何喘息的机会。有怀疑过自己,也想过放弃,或许交大不适合自己,离家远,饭菜吃不习惯,洗澡也不方便,干脆复读考个广东的大学好了。但是我偏不服输,也不想承认自己就是比别人差。我决定再拼一下。大学的转折点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来了。

分流之后自己一直在思考,以后想做什么,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虽然很迷茫,但我知道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有选择的权力。所以我大一保持了高中的拼劲,早睡早起,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多时候我都是班上第一个到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位置,复习前面课程的内容,预习新内容,写作业。其实还是有点吃力,上课跟不上老师,下课作业绞尽脑汁想不出来。但是凭着一股劲我坚持住了,不会就问,多想多做题。到了大二上第二次分流,我核心课程排名在本专业前30%,有转专业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在交大从成绩上得到满足。

经过一年的思考,我发现自己对基础研究更感兴趣,也很希望自己将来做的事情能够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当时的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很迅猛,大家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在大学化学课上,老师说到的一个问题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国大飞机的研制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攻克,如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占比较低,飞机的质量减不下来,载客量也很难有突破。之前我认为国家的大飞机能造出来就可以了,说明我们的科技水平很高了。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有了一个念头,以后就做高分子吧,去把我们国家的大飞机造得更大。但是工科试点班的不能转到化学与化工学院,我了解了各个学院,包括开放日混在大一的学生里去听宣讲,想做更充分的了解,毕竟选择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人生走向。最终,我选择回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除了因为材料学院的方向与自己的愿望最为贴切,还因为材料学院的氛围是我喜欢的。就这样,我正式成为了一名“材料人”。

虽然知道材料学院的研究方向是偏金属,但是真的参加了课程学习才真正地体会到金属方向的占比超级大。不过通过学习,我发现其实材料的研究思路是相通的,从最初的功能需求到最后的材料制备,需要科研工作者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通过优化实验设计,达到性能最优、成本最低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等目的。我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材料科学与基础》,也是我第一次尝试以一个材料科学领域工作者的身份去了解物质、探究问题。这门课让我对材料领域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实际应用有了基本了解,也帮助我构建了专业知识的大致框架。更重要的,我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广,分析问题的方法更多了。第一次接触高分子相关的专业课是《材料化学》,我发现其实高分子的研究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把不同东西反应一下就能研制出新的材料了。其中涉及到不同的材料的性质、反应边界条件等等,是需要很广的知识储备才有可能制备出性能更好的高分子材料。总体来说,在材料学院的学习让我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了初步的概念,掌握了材料的结构知识,学习了材料加工的方法及其改进。不论是在金属还是高分子方面的学习,都帮助我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框架。

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也喜欢选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去学习各类思维模式,让自己有更多维的思考角度。《环境与健康》这门课介绍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也有不同时代对环境问题的处理方法。这门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和组员骑半个多小时自行车到学校周边的社区去调研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当时全上海并没有铺开垃圾分类投放点。除了看垃圾桶的设置,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居民,了解了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有的人表示支持,有的则还不在意,认为形式大过内容。在这些交谈中,我逐渐适应主动跟陌生人说话,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提问,能够判读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敷衍我们。课程的知识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但是这段经历我记忆犹新,和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因为有了那次经历变得更好。还有一门《食品与健康》,是暑假小学期的时候上的。老师会给我们带各种食物,让我们品尝、看成分表去判断营养价值等。除了课程内容,老师还会跟我们分享她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了解到的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这让我觉得很新奇,因为他们的很多做法在中国人的眼里都无法理解。这门课让我到外面走走的欲望更加强烈,因为不亲临其境地感受是无法看到深层次的东西的。所以,我计划大学阶段有机会一定要到其他国家看看,除了学习,也要多去感受风土人情。所以我报名了材料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计划到哈佛去进行两周的访学,但是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最后只能终止这个项目。但是我研究生阶段一定要找机会到外面走走,不囿于交大,不拘束在上海,全国各地都能去一下。

除了学习,在大学最重要的就是交到了好朋友,有专业课的同学,也有社团的朋友。虽然一开始大家都不熟,很拘谨,但是经过课程大作业和小组展示的革命友谊,大家都坦诚相见了,甚至有点怀念初识的那份羞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大三我准备竞赛,在学习的上画的时间非常少,到了期末,我非常焦虑,因为拉下来太多内容,一周时间光靠自己根本补不上。但是所幸,我的朋友都很热情地帮助我,给我看她们总结的重点,帮我理清知识框架,解决我的疑惑。我知道她们的复习压力也很大,但是她们愿意把时间花在我身上,这真的让我很感动。所幸最后的结果不错,我拿到了85+,没有辜负她们。除了学习,我在生活上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也会跟她们说,除了安慰我,我的朋友们还给我出谋划策。所以真的很感谢Lily、L和Doo给我的支持。当然了,遇到好玩的事情我也第一个想到她们,看到她们被逗笑,我才真正理解分享快乐会使快乐加倍。我认为“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但是我遇到了能够理解我,和我同喜同悲的伙伴,这是非常难得的。

在大学,我的课余生活除了和朋友的相处,最多的就是参加志愿活动。仔细回想,发现我的大学生活被一个叫“交大源源”的志愿组织填满。除了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像进博会、迎新和校庆,还有各种志愿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作为志愿者参加活动是和服务对象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提供服务的,也是得到温暖的,让我成为一个更加细腻温柔的人。在组织志愿活动的过程,我的服务对象变成了志愿者,我要学会平衡多方需求,去协调不同的问题。这些经历给我的大学增添了很多颜色,有开心的红色,也有难过的灰色。通过这段经历,我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合理分配时间并且高效利用时间。因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并不轻松,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但是学习的任务也很重,特别是到了考试周,压力倍增。所以,处理好不同事情的关系、分配好时间成了最难的“课程”。总说DDL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可能存在质量不佳的问题,但是在多项任务的推动下,人的潜力确实可以得到开发,专注程度提高了,思考的速度变快啦,休息的时间也可以变短。同样重要的,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的人,大家都对公益充满热忱,在聊到未来的规划时,都是眼中闪着光,都是充满活力斗志满满的青年。我曾经想过,如果我不做材料领域的工作我能做什么,或许到公益组织做一名成员是我最佳的归宿。

大学期间,还有一段很重要的经历,就是参加了“挑战杯”,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学习还有志愿服务截然不同,科技竞赛是在高压下,和各个地方的尖子全方面的较量。除了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还有文书撰写、项目展示和宣传制作。从这段经历,我不仅在研究水平上提升了,项目介绍文书的撰写、宣传材料的制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得到锻炼。这个竞赛让我迅速了解各个方向的前沿研究,也给我以后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方向。

非常感谢开云网页登录 提供的大平台,让我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有深入的接触;感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有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感谢我的老师,给了我接触科技竞赛的机会,让我入门科研,为以后独立开展实验做准备;感谢交大源源,给我做公益的入口,也让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一次次的志愿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感谢我的朋友,在我有需要的时候给我提供帮助,让我拥有难忘的大学生活。人生的路没有一步是白走的,开始的付出可能没办法很快就能收获,但是总会在日后的一个时间一个事情中帮助到自己。

思政教师评语:

谢菲菲同学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F1705104班,自入校以来,该同学认真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热衷科研,并在学生工作中提高与发展自身综合能力,

在学习方面,该同学上课专注,课后经常与老师还有同学讨论问题。该同学四年专业成绩综合排名在年级前10%,获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干部”,接连获得“荣昶科技创新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和“中船奖学金”。此外,该同学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培养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设计水平,获得第五届“钱学森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在思想方面,该同学在大一便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积极学习党史和党的指导思想,紧跟时事政治,了解党的发展历程,表现良好,在大二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该同学在待人接物上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优秀党员学习,扎实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同时,该同学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服务疫情防控、进博会、上海马拉松和上海南站春运等,并且参与献血,具有奉献精神。该同学在考察期内的表现得到支部同志的一致认可,已被接收为中共正式党员。

在工作方面,该同学担任班级团支书,用心策划团日活动,曾获院级三等奖。另外,该同学先后组织了知识竞赛、主题理论学习、未来规划交流会和定向越野等活动,紧密联系班级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获得同学们的广泛好评。此外,该同学在大一加入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任职,并在大三成为副队长,参与策划或管理学校的多项志愿者活动,如进博会等,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工作表现优异。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和服务大家,该同学主动参加多项技能培训,包括办公软件使用技巧和自媒体宣传,获得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校团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