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拾年
我的骄傲我的班——77级“焊接人”的校园往事
— 《思源》拾年编者按:
2010年,《思源》杂志创刊之际,即赋予并秉承了“担负交大人精神家园、情感纽带与交流空间的使命”,成为开云网页登录 独具特色的系列刊物之一。2020年,开云网页登录 校友会会刊《思源》杂志创刊十周年。十载岁月、相知相伴。经编委会讨论后决定,编辑部精选十年来读者反馈喜爱度最高的二十余篇校友回忆文章编入《思源》杂志第四十期,以“学在交大”“我的年级我的班”“缤纷校园”三个版块,较为全面地呈现不同时代背景下交大人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深挖交大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内核,传承交大独特的校园和校友文化,力求让读者有兴致有共鸣,在文字间畅游的同时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在77级的同学中,既有高中、初中“老三届”,又有当年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在我们班级中,年龄最大的同学进校时32岁,而最小的只有16岁,正好是“老大哥”年龄的一半。我们班有五个男同学已经做了爸爸,都是家有女儿,所以那五个女儿被我们称之为“5朵金花”。同学们都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上学机会。当时大家底子都比较薄,英语是从ABC开始教起的,“老三届”同学相对基础较好,刚开始优势明显,到了后来一些年纪小的同学凭借记忆力好,也赶了上来。总之,大家当时是心无旁骛,你追我赶,卯着劲学习,学习,学习!
学校给我们配备了一流的师资力量,上课的老师都是当时极有声望的学者。我印象很深的是,数学老师上课不用讲义,直接在黑板上推导出一大串公式,特别潇洒。同学们在学习上都较着劲,总有同学在自习教室留到熄灯才回宿舍,摸黑洗漱上床。不少同学在熄灯后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学习。有时全校停电,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路灯下读书。夏天教室里蚊虫多,大家就穿上长裤和套鞋,手摇着蒲扇看书。同学们不光学习态度刻苦,实干能力也很强,很多同学原本就有工作经验,见识广,不唯书。我班周圣杰同学来自上海焊接厂,实践工作经验很丰富,经常和教授在一起讨论课题,很多新颖而具可操作性的想法令教授都刮目相看。学习是紧张的,然而,年轻人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挤出时间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足球、乒乓——我班的男生四重唱在系里小有名气,我班的足球队打到校际比赛,刘小文同学是校乒乓队女子主力,曾获上海市大学生运动会兵乓球比赛前三名。很多同学在大学舞会学会了三步、四步等交谊舞。学校还组织我们去食堂帮厨打饭,组织我们在大草坪拔除杂草。
刻苦学习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了我们大学时代的美好记忆。毕业后,大部分同学被分配到各地的工厂,从技术员做起,也有一些进入学校、研究机构等。不久,同学们都成长为各自行业的栋梁,并体会到社会对77级的高度认可。大部分学生都成了社会中坚力量,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人生际遇不如人意。我班有个同学回家乡工作不久就病魔缠身,生活惨淡。2003年他猝然离世,同学们决定共同帮助他做临时工的妻子,资助他的两个女儿读书。这个帮助已经坚持了十五年之久。我们班还经常会有同学代表大家去武汉看看两个孩子,鼓励她们好好读书。当然,在武汉的同学对他们一家也照顾更多。两个孩子很争气,现在已一个在读硕士,一个在读本科。她们说,叔叔阿姨的支持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至今我们同学中还有人保存着当年的准考证、学校发的毕业纪念杯,我一直珍藏着一张毕业前夕的老照片,在开云网页登录 校门口,我们焊接班仅有的四个女生手挽手站成一排,青涩地微笑着。我还保存着我们班级得到的“1979年上海市三好先进集体”的锦旗。这些历史的记忆将伴随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