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之际,是中华礼乐文明的象征。《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编钟即古人所指“八音克谐”之“金”声。

音乐厅外单面悬挂的编钟,取《周礼》“士特县”之制,外形源自迄今为止国内发现体量最大的一套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433B.C.),曾侯乙编钟实物全套共计六十五件,是现今我国出土编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套,每件铜钟均可演奏出“正鼓音”和“侧鼓音”两个音高,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体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工艺水平和音乐审美,有“古乐之王”的美誉。

悬挂在人文楼音乐厅外复原的铜钟,共计19件,上层12件,用两个八度的古代“六律”,合孟子所言:“不以六律,不以正五音”。下层7件,依次选取了C宫燕乐调式“宫、商、角、清角、徵、羽、闰”七音。两层编钟的陈列,以绕梁千年的华夏正音,汇聚 “中西合璧”之音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