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人文学院 研三 黄秋宁
尽管,一片叶子能代表一个旻天,一盏花骨朵可以囊括一个梦想,一方麦田会预示一季的金黄,但我却无法为眼前这位名叫“黄秋宁”的姑娘,贴上一枚准确而完备的标签。
我尝试着向别人这样表述她:“她是大家信赖的秋宁姐,知性而知心;她是热忱的文学爱好者,专业而执着;她是传播温暖的天使,真诚而善良;她是充满创造力的工作达人,踏实而细腻……”但这寥寥数语似乎还是无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她”。
又或许,她的人生轨迹就是一个圆,以真诚为圆心,以不断增加的爱为半径,素简前行,途经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走过一片崎岖的荒野,踏过因坚守而开花的石头,奔向那人间的温暖时节。
非智慧选择题
三年前,在山水甲天下、风景宜人的桂林,黄秋宁正大四。那是一段让人充满着不安、迷茫,又充斥着未知与期待的时光。是选择读研,继续自己的文学梦,还是选择就业,与大多数的同伴一样为新的未来打拼?摆在她面前的是一道非智慧选择题。
终于,她还是收拾行囊,独自一人来到上海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复试。
时至今日,黄秋宁还清晰地记得当时面试的每一个场景。在被问到研究生阶段想要做哪方面的研究,最喜欢哪些作家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喜欢鲁迅。坐在面试席最旁边一位老师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鲁迅?你最喜欢他哪篇作品?简要地给我说说你喜欢这部作品的理由。我就这三个问题了,谢谢你。”
“其实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我想自己还不知道何谓真正意义上的鲁迅研究,从前只觉得他是个活在光环里的伟大人物。在读过很多他的作品之后,我反而觉得,鲁迅就是一个敢爱敢恨,有点可爱,有点忧郁,有点孤独的人。我很喜欢这样的他。我最喜欢的是小说《孤独者》。我觉得它近乎鲁迅的自精神自传……鲁迅内心的孤独、悲戚与哀伤,是否曾为同时代的其他人所关注,是否又有人给过他精神上的慰藉?我觉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但鲁迅终究还是在黑暗的路上孤独倔强的前行……”当她一口气说出自己的答案之后,这位老师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正是在这次保研面试后,黄秋宁才慢慢感觉到自己走的路已然出现在眼前。最终,她走入交大的校园,开启了另一段时光。幸运的是,这位老师日后也成为了她的导师,以其对学术研究的专业、热忱、真诚引领着她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慢慢摸索前行。
又或许,那次面试是要她明白——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就像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中说的那样,林中有两条小路,我选择人迹罕至的那一条,那使得一切都变得不同。
热爱我的热爱
如果不启程,你不会知道答案。热爱,没有对错,如果相信,就勇敢去做。“热爱是对梦想的坚持。让我在每段经历中,都发现强大的自己。我的热爱能走多远?直到最初的梦想,变成一生的坚持,热爱我的热爱!”
当笔者问到她的爱好和梦想时,黄秋宁粲然一笑,用很快的语速答道:“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但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老师,因为我喜欢‘说’,喜欢站在台上‘表演’,喜欢与人分享快乐、悲伤,喜欢用不同的视角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并且希望能感染更多的人……这个,算不算梦想?”
追寻着梦想的脚步,黄秋宁在本科阶段就开始接触话剧,从刚开始的幕后配音、负责舞美道具、客串小角色,到真正负责一台话剧演出的筹备、策划与排演,她找到了另一个崭新的舞台。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叫梦想的味道,在朦胧的灯光里不断膨胀。从搞笑版话剧《英雄》的反串剑客无名,到《长亭送别》中仅有几句台词的小红娘,再到话剧《于无声处》和《雷雨》的策划者、文案负责人,这些角色的转换都让她感到幸福满满。
研究生入学之后,黄秋宁悄悄收起了曾经,因为这里的一切都不再是她熟悉的舞台。她在慢慢适应新的人生阶段。一次小小的尝试,她走进了筹备中的话剧《钱学森》剧组,做起了“全职助理”。最初人手有限,除了演员,只有她一个工作人员,从排练初期的后勤保障、场地联络、剧本修改,到彩排时的道具准备、舞台监督,再到后期的账务报销、文字和影像资料汇编整理等等,她一个人分饰多角,虽然忙碌,却乐此不疲,蛰伏在体内的那股能量也在慢慢地复苏。
每次演出的后台,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秋宁姐,我的衣服刚才放那现在找不到了……”“秋宁姐,我的道具准备好了吗?”“秋宁姐,今天几点拉幕?”“秋宁姐……”此刻的她,就像剧组里的“管家婆”,因为无论是哪个演员哪一场拿什么道具,还是哪个演员穿什么尺码的鞋子,她都清清楚楚。一句“人人都爱秋宁姐”更是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每一场戏都是一次造梦、圆梦的过程,我很享受。”虽然每次只能在演出结束谢幕时,才能在台上的一角看到黄秋宁的身影,但她脸上的笑容,却让人无法忽视。
温暖正能量
“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用温暖的眼睛、美丽的心情来看待这个世界,它便还你以各种美好。
在2013年暑假,黄秋宁作为开云app官网入口下载苹果版 选拔队的队长,参加了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暑期特别节目“高校争霸赛”。她在准备比赛之余,会细心观察每一位伙伴的状态,在各种细节上照顾到自己的同伴。尽管最终没能如愿晋级,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参赛选手都对这个热情开朗的姑娘留下了深刻印象。
“姐姐,说真的,我以前从来没叫过这俩字,我特别喜欢你的真性情,不矫情,不做作,超棒的!……”、“谢谢你给我的爱,你就像我的姐姐一样一直照顾着我,……能遇到你是我这个暑假最美好的事情。”这些,都是黄秋宁在参加完2013年阳光国际交流营后收到的短信。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她用真诚与爱又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以及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
“我喜欢大家叫我秋宁姐,因为这是一种被信赖的感觉,和大家在一起从来没有身份和年龄的束缚。”她愿意以“姐姐”的名义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有困难就找秋宁姐!”,她并没有超能力,却是身边的人需要帮助时第一个想到的人。
现在的秋宁还是人文学院的一名学生辅导员,她总是像大姐姐那样照顾着每个学生,发短信不只是例行公事的通知,更有真心实意的分享与关爱。很多新生们愿意与她聊天,愿意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有的同学在面临读研还是工作等人生重大选择时,也愿意找她聊一聊,听听她的建议。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他如何发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秋宁的梦想可以实现,成为一个陪着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散发光亮的知心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