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青春足迹]于洁:支教三尺讲台,筑梦灿烂未[图]

  时间:2014-05-13  浏览:1225

 人物白描:于洁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行政管理系 硕士研究生

于洁,山东青岛人,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开云网页登录 第十五届支教团云南分团成员,现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洱源一中支教。一岁光阴,他用青春为学生们浇筑阶石;一载年华,他以热情为学生们筑梦未来。

 交大四年,饮水与思源

于洁来自于农村,家里除了父母和一个姐姐,在上还有已近八旬的祖父母,家境实属贫困。2009年他只身一人来上海求学时,身上只揣了三千块钱。谈及当初,他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如果不是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社会友人的资助,我想我可能连交大的门都进不去”。四年交大时光,勤奋刻苦的他在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坚持自力更生。凭借学校的奖助学金,加上校内助管和校外各种兼职攒来的钱,于洁为家里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

这些经历,被他视作“弥足珍贵的回忆”。采访中,他真诚地告诉笔者,“如果没有这些考验与成长,我可能根本体会不到父辈们的辛苦,也体会不到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寄托在资助中的那份沉甸甸的爱与希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切身经历,于洁较同年龄的学生更能体会“饮水思源”校训的精神内涵。无论是积极投身于平日各种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还是大四之初毅然选择远赴云南洱源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他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在回报。

他说,“四年的大学,我是在别人的资助下完成的;不为这份恩情做点回报,我觉得心里不舒服”。饮水思源,教他用实际行动将爱与希望传递。

支教一中,感悟与融入

来到云南,于洁被分到了大理州下属县城洱源县的第一中学。作为一个没有教学经验,也从未受过任何有关于教育学和英语教学培训的人,当被告知要承担高一两个班级——约120人的英语教学任务之时,于洁一度感到肩头压力巨大。在他支教生涯尚未起步的时候,还接到了教务处和英语教研组的通知,希望他能在10月初进行第一次公开课讲授。于洁在跟笔者聊到这点时,颇有感触,“洱源一中从来没拿我们当外人,也没顾及我们是交大来的‘高材生’,校长和教务处对我们与其他老师一视同仁”;“在这里,我感觉就像是在家里,自己不是客人,而是家里的一份子”;“所以,从开学伊始就不断跟自己较劲,必须和别的老师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因为我们是交大人”。

支教过程中,交大也屡次鼓励他和秦奋(另一名支教同学)多多将东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其他的英语老师。于洁现在回忆起来,开学之初接到的公开课任务,一方面是对他个人教学实践的锻炼,另一方面则是为全校英语老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一个平台。学校给予的极大信任与放权,使于洁和秦奋有了被重视的感觉,让他们更大胆主动地尽展所长,同时也更好地融入进一中的方方面面,在这一年的支教时光里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讲台三尺,教学与筑梦

半年的教学,于洁在摸索中前进,在反思中进步。到了下半学期,于洁也逐步积累了一些自己关于教育和英语教学的心得。于洁告诉笔者,在他看来,目前云南中小学的教育最迫切需要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导学生要懂礼貌、好学习、怀理想,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所以在平日里的教学中,除了传授课堂的知识,于洁也时常会给他的学生们讲述一些外面世界的故事,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不仅如此,于洁还邀请了交大国务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们一起为洱源一中的学生加油打气,鼓励他们寻梦和追梦,陪伴他们成长和成才。

教学之余,于洁也没有闲着,一中校团委也活跃着他辛勤工作的身影。在踏入一中正式从事支教并了解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现状之后,于洁就萌生了一个心愿——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们在英语角增进沟通、锻炼口语。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英语成绩不仅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样一个良好氛围中能够重拾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经过上学期的适应和筹备,于洁在下学期开学之初便与其他英语老师合力将学校的英语角创办了起来。每周三下午晚饭后,很多学生都会慕名而来参加他们组织的英语角活动,而那里不时传出的谈笑声,在于洁听来,是学生对英语重燃的热情与希望。

于洁说,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那些曾经学习不太上进的同学重燃斗志,重整旗鼓,慢慢勾勒出自己的梦想,并一步步走在追梦的路上。一年支教生涯虽短,于洁的筑梦之途却很长;三尺授课讲台虽小,于洁的贡献之果却很大。做一位筑梦师,不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要为其他人的未来设计蓝图。

于洁,永远在路上。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开云网页登录 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