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共青团的故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钟智邺
我与共青团的故事开始于2018年的那个夏天。那年我刚升入高中,听说了班上要竞选班委的事情,一向腼腆内向的我自然也没有对这事感兴趣。然而与小学不同的是,初中班集体新增了一个叫做团支书的职务。团支书,我知道是一个领导班级团支部的角色。“不过就是副班长嘛,帮着班长干干活”,当时的我是这么想的。但是事实证明,团支书的工作远非如此简单。
班级最终选举出一位女生担任了团支书的角色。也正是这位女生,彻底影响了我此后对共青团工作的看法。
高中的第一节团课我印象尤深。她走上讲台,带着灿烂而又不失礼仪的微笑走上讲台。她带着我们唱团歌,向团旗敬礼。那般自信,是我没有见过的。那节团课是在介绍关于建党的历史。团支书精美的PPT、流畅自信的讲述、准备好的视频资料,让我感觉她已经不是学生,而更像是一个老师,独自撑起了二十多分钟的一个团课课堂。在很多人印象里,团课或许是无趣的,红色历史不断重复,英雄人物遍遍歌颂,仿佛就是新闻联播,难以勾起十几岁少年的兴趣。然而这节团课上团支书有时生动的讲述,有时点人回答问题。她喜欢用她自己的视角,而不是纪录片一样呆板的上帝视角、宏观视角向我们流水账一样介绍红色历史。她也会觉得红军过大草地不可能真的那么艰苦、嘉兴湖上红船里激昂的《国际歌》只是后人的艺术渲染。但她通过详实的史料、通过故事背景的叙述,接上了红色历史的前因后续,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大草地的恶劣环境注定了红军缺粮的窘境,长时间的消耗下煮皮带吃确实是无奈之选;我第一次意识到建党之时全国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有多激烈,劳苦大众的生活有多艰辛,红船上的人们就有多愤怒、多急迫、多激昂。当他们确信他们将代表中国人民向真正光明的道路切实地踏出第一步的时候,他们兴奋地在脑中勾画和谐平等的大中国,激动地合唱《国际歌》的场景也不难理解。
团课结束后,她又变回了正常的高一新生的样子。但她对我心灵产生的震动依旧还在回响:原来团的干部是这样的,先进的团员是这样的。他们自信、勇敢,可以如此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她成为了我的榜样,也成为我入团的最大推动力。我想要成为跟她一样的优秀青年,想要能在台上向大家介绍红色历史,像她震撼我的心灵一样,以她的方式震撼更多人的心灵,让更多人知道,党史是值得研究的,党史不是干瘪的四书五经,党史是有着鲜红血肉、磅礴精神力量的史诗,埋藏着几代人的血与汗、志向与理想,蕴含着一个时代的脉搏。由此,我递交了入团申请,成为了共青团员。
后面的故事,则略显平淡了。高二高三,学业压力陡增,为了跟上学业,我只好埋头学习。一周5天,除了繁重的考试科目课程,唯一让我能放松享受的就是体育课和团课。体育课是不可多得的能好好活动筋骨的时间,而团课是弥足珍贵的思想洗涤机会。有的人趁着团课刷刷题,有的人趁着团课小声聊天,但我更愿意享受她对党史的展开叙述,了解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革命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一切史实的背后都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一系列社会现实决定的。这些对历史的有趣洞察,是经历过一周枯燥乏味的课程之后的生活调味剂。
从高中毕业之后,我来到开云网页登录 。似曾相识的新生入校,似曾相识的班委竞选。但不一样的是,我做了三年的准备,我决定好了,我要跟随她的脚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团支书。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腼腆内向的我了,我希望以我的视角,带大家重新认识我们的党、我们的制度、我们的国家。
第一次给同学们上团课,我既紧张又兴奋。这是我第一次上台给这么多人讲课,讲课的内容也是党史,党史要讲好绝非易事。但时间好像在此刻重叠。三年前,那位改变了我的团支书自信地走向讲台,面带微笑地对着我。三年后,我作为团支书自信地走上讲台,面带微笑地面对新同学。那一刻,记忆的潮水涌向我,三年来每一节团课,英雄烈士流的每一滴血,革命中的每一声疾呼,在我脑中飞快闪过。三年,我知道我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好带全班同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1921年,让同学们走进革命的洪流中。
团课结束了,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做到了!这就是我三年以来一直期盼的那片场景。我成为了她那样的人。
就像一个火炬点亮另一个火炬,一片浪花推动另一片浪花,她作为当年的团支书震撼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接过她的火炬,继续照亮其他人,继续感染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伟大的事业。
作为一名普通团支书的我,一直尽职尽责,组织团课和不同的团日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向同学们介绍党和党的历史。每一次活动的准备,我都深入地挖掘党的精神内涵、党史的背景,以给同学们带来最有共鸣力量的活动。而每一次深入的挖掘了解,我都越来越了解党的历史、党的思想、党的精神,也越来越清楚自己肩上的重担和使命。身居其位,便谋其职。我虽是小小的一名团支书,但我会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品德,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继续做好团支部的组织工作,不负当年的理想,不负团组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