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专栏

青春足迹 | 董倩:大学的记忆

 时间:2021-06-09  浏览:1210

时间如流水,大学四年的生活竟然一转眼就结束了。这四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有些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也有一些超乎了我的预料。四年的时间,我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急剧地成长。我第一次脱离了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我要自己解决面对的所有问题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有过迷茫,也有过思索;有过逃避,也有过勇敢……这四年有太多历历在目的径向,他们在回忆里波涛汹涌,滚滚而来。

我还记得来到大学的第一堂课。那是所有学长学姐口中最容易挂科的课——高数。前辈们总是会告诉你,这门课要平时学习、考前复习,要百分百的付出才能顺利通过;二者缺一不可。可想而知这对刚步入大学的我来说有多么畏惧。然而,我遇到了一个很好、很好的老师——李铮老师。如沐春风,风趣幽默,条理清晰,自由烂漫,严肃可爱。好像所有这些有些矛盾的形容,都可以放在他身上,形成奇妙的统一。因为他的存在,我不再畏惧这一门课,甚至隐约怀着期待和愉悦,每周都在期盼着可以去上高数课。我怀着无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也许今天,我已经忘了上课的内容,忘了高数的很多知识,但是我不会忘记李铮老师在讲台上自信而热情的身影,不会忘记我专注而投入的感觉。那是我大学的第一课,也是在散漫慵懒的暑期结束后敲醒我的第一棒,更是在日后,每当懒惰和妥协来袭时,激励着我的一点初心。

我也不会忘记大学的最后一课。那是大四时的选修模块。我并不记得具体学到的知识,但我记得卢老师讲述的故事和道理。她看起来很板正严肃,这是我们大多数同学对她的印象,然而她却那么会讲故事。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分享职业生涯的选择、分享生活和家国情怀。她会告诉我们,一味地追求热门并不可取,只有不断坚持,沉下心来扎根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广阔视野,终究会有成就之日。她会鼓励我们勤奋才是第一位的,没有多少真正的天才,普通人和成就之间仅仅相差临门一脚的努力。她会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要在付出和奉献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意义,建立自己的事业。作为一名女性,我十分佩服卢老师对生活和工作的协调。女人不应该局限于家庭,她们也可以为走入社会,这里应该有属于她们的舞台,让她们去发光发热。明年,我将会成为材料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想,卢老师的教导我将一直铭记。我绝不局限于自己的小生活,我要用我所学,为社会和国家出一份力量。

我始终记得我选择的第一门选修课程——《文学与人生》。大一时懵懵懂懂的选择,似乎注定了我的四年时光。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而除了学习之外,我最喜欢的事情便是读书。钱理群先生讲过,“大学之大,大在能够自由读书”。我们的学校便给了我这样的自由。我可以自己安排所有的课余生活,自由地徜徉在图书的世界。尤其是作为理工科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到自己人文精神和修养地匮乏,很容易陷入到机械论地世界观中去。我如同干瘪的海绵一般沉入书籍中。在我经历过“黑暗时光”之后更是变本加厉。我如饥似渴,一有空闲便捧起一本书。可以说,书籍是我这四年中最好的伙伴。我认识了安娜·卡列尼娜,她的热情和活力深深感染了我,她的痛苦和无奈也让我感同身受;我认识了埃德蒙·唐戴斯,或者说基督山伯爵,他的坚韧、顽强、乐观、睿智无一不让我五体投地;我认识了德米安,他告诉我,“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我遇到了哈勃·李,她向我描绘了长大和成熟的区别,成熟永远伴随着童话的崩塌,痛苦让人破茧成蝶,迎接新生。我见证了许三观的波荡起伏的一生,“人只有被逼上绝路了,才会有办法,没上绝路之前,不是没想到办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该不该去做。”还有查理和他的朋友阿尔吉侬、牛虻和他的同伴们、梅吉和她的家人,我在故事中看到了千百种人生,见证了千百种绚烂的、美好的人性创造的奇迹,这些朋友永远与我同行,永远鼓励着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的生活。

讲到书籍,不由得想到属于我的“黑暗时光”。那是我给它取的名字。黑暗,就是那一段时光在我记忆中的特点。暗无天日,乌云布满了天空,阴沉而厚重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是在大一的下学期,大学生活的新奇所带来的兴奋感已经褪去,而随之而来的挑战和不适感接踵而来,一波又一波巨浪,使我无处逃生。周围人带来的压力、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孤单无助不断将我推向绝望的深渊。我选择了封闭自己。我拒绝一切的社交活动、拒绝跟人交流,甚至是父母的关心,因为我知道我的强颜欢笑成不了太久就会露馅。我的心不断的压缩,它躲到了最深深处。即使三年过去了,当我回想起那段经历,回忆当时的感受,仍然会有心跳收缩、紧张不止的症状。描述那样一段时光的具体感受已经毫无意义,我走出来的契机却也许可以鼓励不少人。我很多次想,我的阳光究竟来自何处,究竟是什么力量冲破了乌云的阻碍,让我的世界重见天日。我想有两束光,一束来自特殊的“朋友”,一束来自书籍,两者相互联系碰撞,一束牵连着另一束,来到我的世界。其实在那段“黑暗时光”中,我和书籍的联系早就被切断了,那段时间我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没有什么能真正走进我的内心。所以我最开始接收到的光源,来自于“朋友”。这个朋友很特殊,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封闭的人,是很容易在网络上沉迷的。披着一层马甲与人交流,让我感到安全和舒适。大一结束的暑期,我开始追星了,因而在网上认识了不少同伴。随着交流的深入,我们聊得越来越多,我渐渐不再沉浸于阴郁的氛围中。我似乎获得了一部分的快乐,那一束光已经穿透了云层,拨云见日。可它不仅仅停留在这里。下半年我便大二了,在那个时候,一位“朋友”向我分享她的书单时,提到了“紫罗兰”。这本来自爱丽丝·门罗的书,便是那第二束光。紫罗兰是一个被周围环境所牵制、羁绊的女孩,她试图挣扎、逃离,甚至似乎是成功了,可她并没有因此而快乐。于是,她学着放下:“那就是紫罗兰发现的可以抛弃痛苦的方式。一股沉甸甸的重负从她身上挪开了。如果她能够谦卑屈身,将昔日的自我,还有对于未来的所有设想也同样挪开,那么重负、痛苦和耻辱都将神奇地消失。”我简直不能描述当我读到这段话时的震惊,就像当头一棒,醍醐灌顶。这不就是我的境遇吗?这不正是我所遭遇的吗?那么我为什么不也试着放下,将过去放下,将未来放下,就屈服于现在吧。一瞬间,我茅塞顿开,天空中的最后一朵乌云也不见了,唯有粉红的晚霞安静的照耀着。其实,今天回想起这整段经历,我只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白岩松说,“人们读书,其实是为了在书中读到自己”。而我很幸运地读到了自己,并且改变了自己。那段“黑暗时光”一去不返,虽然我可能还会迷茫无助,可能还会崩溃无门,天空并不会永远闪耀,但是我有了最棒的武器。我想,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忘掉书籍这个朋友,它带给我面对一切现实困难的勇气。

四年的时光,也并不是只有书籍作伴。我的舍友、同学都给了我很多关爱和力量。我一直觉得自己太幸运了,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太好,好到我经常觉得有所愧疚。小尹是一个从小就优秀耀眼的人,是的,我从小就听说过她,然而要一直到很久之后才会真的认识她。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我会有机会和她做朋友啊。某种程度上,是她在“逼”着我走,在有些想放弃的时刻,我总会想到:“如果我放弃了,小尹肯定会嘲笑我。”所以我才能顺利地走到今天吧。薇薇是在羽毛球课上相识的,很难想象我这样不善言辞的人,竟然会仅仅通过几节课就交到交心地朋友。她会听我哭,听我笑。在我崩溃的时候放下手头的事情立刻赶来我身边、会和我分享各种趣闻轶事,逗我开心,我们分享过最隐晦地秘密,我们讨论过想象中的未来,我很开心能够遇到她。还有我的舍友们,有时候听到奇怪地舍友关系我都会感慨,我可真幸运。我们会相互关心,但绝不互相干涉;我们会天南海北的聊天,但绝不窥探对方的隐私;我们性格迥异,但都互相尊重,我的寝室生活愉快而轻松。还有我的同学们,他们在专业知识上无私的帮助我,在校园生活中也相互扶持。

当我第一天来到学校,当我跟父母说了再见,当我看着他们走出学校的背影,而留下我在原地的时候,我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父母永远是我的避风港。不知是否是距离的原因,越是遥远,我越是想念。只有当离开了父母的庇护,要去自己面临各种难题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八年中他们为我付出了多少。我还记得自己哭着跟妈妈电话说压力很大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别太逼着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我还记得两天没电话爸爸就追着要跟我视频。他们总是会说,不论我要做什么,都无条件支持。“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家永远是最温柔的港湾,永远屹立的灯塔。

大学时光匆匆而过,我也即将迎接新的人生阶段。在未来,我依然会不忘初心,依然会跟随内心的指引,“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作为材料学院的学生,我更是会沉潜下来,默默耕耘,待未来参天大树的成长。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开云网页登录 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
Baidu
map
Baidu
map